《电影艺术》2022年总目录
(前面数字是期号,后面数字是页码)
特别策划
1
作为思想与哲学的电影
1—3
脑电影,还是心游戏?——探寻哲学与电影的“强”连接可能
姜宇辉
1—12
主体的电影哲学:卡维尔、怀疑主义与媒介特殊性
于昌民
1—19
亲近不可见者:法国当代影像理论的超越维度及其理论潜力
王嘉军
王新竹
1—25
图像的关系本体论及其批判——彼得·桑迪的电影影像理论研究
李洋
1—32
金钱,或是图像的背面
[美]彼得·桑迪著,周亦垚、蓝江译
2
中国思想与电影理论的演进
2—3
诗性电影的意象生成
顾春芳
2—12
影戏论——中国电影美学的源流辨析
贾磊磊
2—21
写意电影初探
彭锋
2—29
中国早期电影导演的“化人”观与戏曲美学
谭文鑫
6—3
“影以载道”与“道”之重构——探寻电影理论“中国性”的方法论思考
王海洲
林逸枫
6—12
电影“意象阐释学”的观念与方法
顾春芳
6—21
电影美学建构与电影之美探究
王志敏
6—29
“动性”:早期中国电影的一种本体观念
李镇
6—36
中国电影的历史重述与理论建构思考
万传法
3
实验电影的延续、反思与重构
3—3
实验电影概念的双重定界
黄兆杰
3—11
山脉、地层与矿物:实验影像中的地质转向
杨北辰
3—19
作为装配的实验电影
石可
3—28
媒介对话与本体自觉——青年爱森斯坦对先锋美学的启示
徐枫
3—34
绝对电影,绘制动画与实验图形电影
[法]多米尼克·威洛比著焦舒曼、缴蕊译
4
数字人文与电影研究
4—3
数字人文、媒介考古与中国电影“源代码”
李道新
4—12
数字人文与电影史研究的“显宏镜”
孙婧
4—19
褶子:重思可视化数据的交互性
[美]维克托利亚·布里格曼、马克·扬·布鲁道、玛丽安·多克著
王杉译
4—27
数字人文中的文化批评何在?
[美]艾伦·刘著,朱子彤译
4—34
《阮玲玉》计量分析与中国早期影人图谱
李春芳
5
多向度生态学与电影研究
5—3
世界又暗又深又奇诡:暗黑生态学,媒介生态学与电影之本原
姜宇辉
5—13
电影从未现代过:一种暗黑生态学反思
韩晓强
5—22
面对盖亚:电影生态美学的官能审美及其情动逻辑
陈亦水
5—31
衰朽、弃物、影像回收:电影作为物质档案与元素美学的生态逻辑
李逸伦
5—41
人类世视域下中国生态电影的价值重建与类型融合
牛光夏
特稿
1—40
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侧记
马宁
金鸡奖百花奖研究专题
1—50
中国电影金鸡奖、大众电影百花奖研究:特征、历程与价值
胡智锋
徐梁
1—58
论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文化品牌的转型与信任建立
李明昱
饶曙光
元宇宙研究专题
2—34
陷入元宇宙:一项“未来考古学”研究
吴冠军
胡顺
2—42
元宇宙本体论——时空美学下的虚拟影像世界
向安玲、陶炜、沈阳
2—50
电影与元宇宙:双向影响与数字基底
杨鹏鑫
跨媒介电影研究专题
3—43
电影如何跨越边界——作为方法的跨媒介研究
施畅
3—53
走向游戏学:跨媒介叙事的问题与方法
潘智欣
影艺观察
1—65
从“电影眼”到“监控眼”:监控影像的媒介特征与视觉文化分析
李卉
1—73
复访机制与电影艺术的“杜尚时刻”
谢建华
1—82
“泛喜剧化”:后现代主义的中国电影症候
王雪璞
2—80
2021 年中国电影创作现象分析
田卉群
2—87
论多重人格电影的创伤叙事
杨晓林
李晓婧
3—61
从视窗到声象:界面影像的呈现与控制
高心语
吴向阳
3—70
互联网媒介下的非院线装置和电影收藏
丁磊
4—46
“疯女人”和“男傻子”:中国电影中的微观性别政治
蒋露遥
4—54
近年来中国电影“母女关系”叙事中的“共生幻想”
何亮
吕慧芸
5—48
被复制的母女关系和被私域化的华裔美国电影
齐仙姑
5—54
戏曲电影作为“跨媒介”艺术类型的认知反思与实践思考
邵雯艳
6—45
中国新时代电影“重启”的五个历史时段
贾磊磊
石凯璐
6—52
“脚色体制”与戏曲电影艺术理论建构
王一冰
6—59
数字水墨动画的传承与新变
赵贵胜
理论研究
2—123
双面弗洛伊德:精神分析中的记忆与电影
龚力
3—106
神经一影像:作为虚拟影像分析的媒介
钟芝红
4—67
迟滞的影像:生命物质与现代性的对峙
开寅
4—77
思慕前巴别塔之语:试论一种期遇式的征服学
蔡文晟
4—86
大型并列:戈达尔的纯粹影像实践问题
陈奇佳
5—92
“读取一模拟”视角下的戏剧与电影之辨
林云柯
5—102
苏联电影中的技术问题:本雅明电影美学的发端
王苑媛
6—97
图像引文、戏仿与激情程式:论一种跨媒介的电影图像学
杨国柱
6—106
艺术学理论视域下美国动画电影研究路径思考
陈书焕
6—114
世界电影的地图集
[美]达德利·安德鲁著,李频、付永春译
电影批评
1—90
《长津湖》:中式大片民族美学范式的定型之作
王一川
1—94
《铁道英雄》的“硬核”与中国电影的自信心
李道新
1—97
《扬名立万》:现实作为超现实的症状
安燕
1—101
《雄狮少年》:另一种励志故事
陈林侠
2—94
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:类型、情感与艺术表现的挑战性及其意义
丁亚平
2—98
《狙击手》:叙事自觉、类型加强与新主流电影的“可持续发展”
陈旭光
2—101
《奇迹·笨小孩》:全景与特写下的城市中国
张慧瑜
2—104
《东北虎》的电影语法: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
孙柏
严芳芳
2—107
《四海》:一个关于“故乡”的“互文性”文本
陈捷
3—77
《隐入尘烟》:当代文人化的乡村文化想象及其变化
胡谱忠
3—80
《你是我的春天》:筋骨与希望
吴冠平
潘怡宁
5—60
《人生大事》:父与子的规训与传承
田卉群
5—65
《断·桥》:拼贴的空间与离散的人物
陈晓云
5—68
《独行月球》:本土化科幻喜剧的突破与缺失
孙承健
5—72
《神探大战》:心智游戏电影与港式警匪片的新变
张春晓
5—76
《外太空的莫扎特》: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融合升级实验
杨俊蕾
6—66
《妈妈!》:母性谱系的再书写
秦喜清
6—70
《万里归途》:圆形人物、“归家”史诗原型与“体制内作者”策略
陈旭光
6—75
《海的尽头是草原》:民族团结叙事的美学置换
胡谱忠
6—78
《新神榜:杨戬》:互文性、拼贴与奇观制造
陈可红
访谈录
1—105
《穿过寒冬拥抱你》:特殊境遇下的人性美好——薛晓路访谈
周夏
1—111
《误杀2》:延续主题内核,讲述全新故事——戴墨访谈
索亚斌
1—117
再读“第四代”——谢飞访谈
陆绍阳
2—110
《长津湖之水门桥》:英雄的颂歌与生命的礼赞——徐克、黄建新访谈
谭政
2—118
《狙击手》:“抗美援朝”集体记忆的叙事革新——张艺谋访谈
曹岩
3—83
《隐入尘烟》:高台叙事与土地史——李睿珺访谈
王小鲁
3—91
距离之外,空间之内:奥斯卡、电影与今日世界——戴锦华访谈
胡亮宇
3—100
月光下的蜗牛踪迹——布拉哈格论实验电影
[美]皮普·乔多夫著
张侃侃译
4—60
《东北虎》:我们要从容——耿军访谈
张献民
5—79
后殖民飓风之眼中的僭越者——克莱尔·德尼访谈
胡伟
5—84
《独行月球》:科幻喜剧的探索与创新——张吃鱼访谈
刘藩
6—81
《妈妈!》:关于时间的重量——杨荔钠访谈
赛人
6—89
电影考古学与世纪记忆——戈达尔访谈
[伊朗]尤瑟夫·伊沙布尔 孙松荣译
香港电影研究专题
4—94
香港漫画改编电影中的流行文化与价值呈现
张燕
陈良栋
4—101
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现实题材粤语片的现代转型
赵卫防
4—108
报刊视角与批评钩沉:20 世纪香港影评文化追溯
孟琪
4—115
“50 年不变”的港片“上半场”:安乐影片有限公司独领风骚
列孚
国际视野
1—122
柬埔寨电影史:研究框架与主要议题
司达
赖思含
1—131
解冻后期的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电影(1960—1967)
周艳
1—138
21 世纪以来日本电影学研究的传承与转向
王玉辉
5—110
当代阿拉伯女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和记忆书写
杨晶
5—118
诺莱坞电影的兴起与尼日利亚公共文化的转型
程莹
金茜
5—126
再见,甘地!——独立后印度政治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生产
张忞煜
产业研究
2—59
2021 年中国电影产业备忘
尹鸿
孙俨斌
2—71
回升与转型:2021 年世界电影产业
彭侃
3—146
体验、共创、融合:后疫情时期中国电影放映服务生态构建逻辑
张锐
张美伦
3—155
制度逻辑视角下院线窗口期缩短趋势的动因探究
郑苏晖、陆泓承、殷雯馨
视与听
2—131
隐于故事之中的影像——与赵小丁谈《狙击手》的摄影创作
梁丽华
3—116
全流程实时可视化:电影数字虚拟制片的创新与突破
陈奕
5—135
类型融合与视觉创新——与李淼谈《独行月球》的美术创作
陈汝洪
6—122
视觉的想象与影像的真实—— 与廖拟谈《万里归途》的摄影创作
程樯
李旭
6—127
流动感、减法和女性空间—— 与余静萍谈《妈妈!》的摄影创作
梁丽华
影史影人
1—146
类型趋势与黑暗呈现——对“孤岛”时装片的一种解读
秦翼
1—155
显影、悬置与归化:“孤岛”电影民众心理的取证想象
陈接峰
2—136
嗅觉电影:技术景观、叙事奇观与差异史观
杨佳凝
2—145
论 20 世纪 30 年代银幕内外理想儿童形象的建构
文静
2—154
“发现儿童”与电影启蒙:民国儿童电影范式的确立
李侃
3—125
“新舞台”与《定军山》:中国第一部电影新考
黄望莉
张伟
3—132
“上海”作为观念: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中的上海意象及其修辞
张隽隽
3—139
佐藤忠男谈中国电影
刘文兵
4—121
时代书写、女性意识与人情之美——探析黄蜀芹影视创作之路
周夏
4—129
中国早期电影化装观念的碰撞与生成
罗阳
4—137
中国早期电影的漫画想象
薛峰
4—145
电影交流史的问题、方法与实践
王垚
4—152
多面侠女:20世纪80年代女侠片的生成及样式
龚艳
5—141
新中国电影与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关系(1949—2007)
[匈]瓦拉迪·维多利亚
5—151
流动的媒介:抗战时期电影教育的理论与实践
李九如
6—132
作为反向现代性知识范式的“延安”及其辩证法——兼谈20世纪50—70年代中国电影的延安因素
丁亚平
6—140
“东影”干部训练班初考
倪沫
倪祥保
6—148
爆炸视图:早期电影与爆炸的奇观逻辑
[新西兰]潘希·邓肯著,褚儒、程晓梅译
《电影艺术》微店
扫码订阅